品牌商新手机发布,不提AI都不好意思拿出手了。

“AI+手机”爆火的2024年,被定义为“AI手机元年”的2024年,华为、小米、OPPO、vivo等厂商,纷纷宣布要把大模型技术应用到手机上,其中荣耀目前已豪掷100亿用于AI研发。三星年前发布AI理念的Galaxy S24系列手机,更是挑衅式的将地点选择在距离苹果总部只有15分钟车程的地方。

AI成为手机厂商打出的一张新王牌。甚至有媒体在这波热度中发声探讨:光学会像胶卷一样消亡吗?

答案当然是否定的。

手机影像根本是由镜头、模组、CMOS传感器、滤光片、VCMA马达等整套光学硬件来产生创造,AI不可能做到反客为主。

中国某一线光学厂商高管韦亮(化名)对潮电智库表示,“由于手机摄像头硬件的升级速度已经放缓,AI会对影像力形成辅助性提升,但目前只现雏形。”

“现在手机高中低端市场的划分,是按价格而非功能。”韦亮同时指出,相比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,AI本身属于软件算法,终端消费群体并不会只为此买单。

另一位手机产业链企业高管杨先奇(化名)则认为,未来AI手机的终极目标,是将形成触屏和语音的全交互方式,所以高性能麦克风和精密触觉传感器等产品在今年会迎来增长利好。

其实AI手机的概念并不新鲜。

早在2010年苹果花2亿美金买下创办Siri的公司后,一场围绕智能手机的AI技术竞争已悄然展开。不过七八年后各大终端兴起的一波AI手机,也并没有挽回当时智能手机的下滑颓势。

根据潮电智库了解,受限于成本考量,AI更多应用于传感器和多焦段镜头用料比较普通的中端机型,被戏称为“配置不够,AI来凑”。

影像系统一直智能手机的必争地乃至决胜点。综观近两年高端市场的竞争,除了大尺寸图像传感器和OSI防抖,潜望式、玻塑混合镜头等老技术正在回归主流。

综合各厂商信息,AI+光感知系统主要由软硬件两部分组成。硬件部分包括屏幕和镜头模组,软件部分主要是AI算法。

“手机镜头数量趋近饱和,组合优化和结构升级是关键。”韦亮说,AI算法普及后,基础画质将成计算摄影发展焦点,可能会像美颜软件那样掀起一股流行风。

在图像领域,A大模型最初被用来生成描述包含各式内容、具有指定风格的图像。但随着技术的迭代,生成图像的质量、真实性、分辨率越来越高,甚至达到了影棚级的效果。

不过杨先奇理性指出,软硬结合的根本目的,在于提升用户体验。如果AI不能够充分满足消费群体的个性化需求,保鲜期过后将很快进入发展瓶颈期。

潮电智库认为,如今AI再度被品牌厂商高频传唱,绝非因那一份未酬的壮志,而是日益成熟的新商机,虽然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